JLJ-52000*6000
JLJ-42000*5000
JLJ-31200*6000
JLJ-21200*6000
JLJ-12000*4000
实现“晴天零直排,雨天零溢流”。
智能分流井工艺设计:
1、晴天时(雨量计测定无雨量)
液动下开式堰门全关,控制闸门全开。
警戒液位设置在进水管管管**。
2、降雨时(当雨量计测定降雨累计量**过0.2时,进入降雨模式)。
1)当管内液位小于警戒液位时:下开式堰门全关,控制闸门全开。
2)当管内液位达到警戒水位时:下开式堰门打开1/2,部分行洪,且能够阻挡污 染物下河。控制闸半开。
3)当管内液位达到警戒水位+300时,下开堰门打开3/4,部分行洪,且能够阻 挡部分污染物下河。控制闸开1/4。
4)当管内液位达到警戒水位+600时,下开堰门全开,完全行洪,防止上游积水。控制闸关闭。
3、雨停时。(当雨量计测定10min内降雨增量小于0.2时,进入雨停模式)
极限保护模式:(**级在正常模式之前)
当液位计测量液位达到井盖顶高度-800高时,液动下开堰门无条件完全打开,作为对设备的极限保护。液位计安装高度原则上不得低于分流井井盖顶标高-500。当液位计液位达到井盖顶高度-1000时,退出极限保护模式,恢复正常模式。
防污水倒灌模式:(**级在正常模式之前)
当下游污水管液位**智能分流井内液位100时,控制闸无条件关闭。当下游污水管液位低于智能分流井液位100时,退出防污水倒灌程序,恢复正常模式。
五、智能分流井电气要求:
1、智能井电气控制柜需380V/220v供电,由附近的**低压公用电网引来;
2、进线电缆采用YJV-0.6/1kV-5X10,并保证在控制柜内有不小于1.8m的预留长度;
3、进线电缆长度不应大于250m,**过限制长度时,应重新提交设计单位复核。
正是因为如此巨大市场。在黑臭水体治理的过程,肯定会出现污水管口标高较高,雨水管口较低,同时又要达到雨污分流的效果。那么此时一体化智能截流井就派上用场了,我在黑臭水体治理的实际项目中我就采用了这种一体化智能截流井设备。具有施工简单、安装快、成本低等特点,-------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南京金川河项目负责人这样说的。
适用工况环境:
(1)合流管截污、初期雨水截污,(2)小区排水管与道路**管道衔接(3)道路交口管道衔接处(4)河道排放口
污水截流
在暗渠或下游污水管网低水位条件下 , 晴天排水闸关闭 , 暗渠或管道污水通过合流制管道入截污井 , 自流至下游污水管道,下游管道水位较高时,通过井筒内的水泵根据井筒内水位自动启动并提升污水至处理设施 , 或提升至下游污水管,且可以防止河水倒灌,实现污水压力截流;
一体化智能截污井优势:
1、智能一体化截污井是传统截污井的升级版,相比与传统截污井,不仅晴天有截污功能,还能在不同雨量情况下都可以自行判断,自动开启或关闭闸门,实现智能截污.
2、可以根据天气信息,在降雨前期,关闭截污闸启动潜污泵,动力提升排出污水,大限度减少合流管网中的污水 , 增加管网自身的调蓄空间,降雨开始 , 根据井内水质和井内外水位 , 控制水泵的启停和排水闸的开度。
3、一体化截污井配有的的监测和远程管理系统,可以将数据上传到云端,通过控制,实现多处截污井、多点雨量计联合调控,提高截污排涝的工作效率。此外,根据水位和气象数据,能自动实现闸门启闭和泵的启停,在晴天和雨天自动控制,实现无人值守。
4、材质的选择上该新型污水截流泵站的主体采用耐高温耐高压的高强度纤维玻璃钢制造预制筒体,潜水排污水泵、智能型自动控制系统等各种设备部件,一体化置于可移动的预制筒体内。
一直以来,浩润环保都以实现客户需求为目标,以“诚信经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愿意为广大新老客户提供更,更的服务,我们在湖北、山西、河南、新疆、河北、陕西、江苏等各个地区都有大量的客户使用,同时还伴有大小型办事处和分厂,免费为您提供各服务,欢迎广大客户来电来访洽谈业务!
我们的优势:
1、直接为生产厂家销售,
2、在厂里面生产,
3、包安装、包运费、包调试费,
4、根据水位的上升和下降,自动实现截污装置的开启和关闭,同时其液压式的传动结构,有效避免了因水质恶劣而带来的卡阻现象,实现了设备的长期使用。
5、提供验收需要的、检验报告和合格证。
6、设备可以实现远程自动化操作和无人值守的智能化运行;
7、同等配置价格优惠。
“晴天时,进水全部为污水,水量较小,装置内的水位低,浮球在重力作用下使得截污管口的闸门处于开启状态,污水就可以经由污水管口流向污水管网。降雨时,进水口的逐渐增加,装置内的水位也随之上升,此时浮球逐渐升高,带动闸门关闭,使雨水进入雨水管,避免进入污水管。当降雨停止,装置内的水位又会逐渐降低,浮球在重力的作用下带动闸门逐渐开启,回复到晴天的状态。”
http://wxhaorun201607.cn.b2b168.com